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孫紅麗)國家衛生健康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進展與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很多人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對疫情期間隔離的人、封控的人和在家的人,或者暫時缺少社會交往的人,除了疫情防控減少感染以外,也要保證心理的健康。
“規律的生活、規律的休息、規律的鍛煉,即使封控在家,也要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休息,不要熬夜,這是*簡單的維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基本的原則?!?/span>陸林建議,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有問題,就要尋求幫助。簡單的幫助,朋友、親戚、家人,自己的老師、同事,能幫助緩解一些心理問題。*后就是到專業機構去尋找幫助,大部分人的問題也可以解決。
陸林表示,近十年來,我國對突發事件的心理干預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建章立制的過程,現在國家有《精神衛生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這些法律和制度都規定了對突發事件開展心理救援的工作,也包括新冠肺炎發生以后,社會還有民眾心理健康的預防干預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還有多個部門發布了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等人群的心理疏導工作方案8個。各個地市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上海、江蘇專門針對精神衛生工作制定了地方的一些條例。
陸林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社會、對人類,甚至對大部分的國家很多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在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的時候發布了報告,認為新冠肺炎在心理方面的影響持續時間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特別是對青少年,因為長期缺少同伴的交流,有可能面臨著他將來成人的時候社會交往方面的不協調甚至有一些缺陷。
“我國在這方面早早采取措施來應對這些問題,在疫情之后,專門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心理服務隊伍,另外全國建立了很多熱線平臺和電話,設立了心理援助熱線有660多條。心理援助的熱線和心理慰藉干預的電話看似很簡單,但是有些心理或者應急問題,通過這個電話很多人也是能夠得到緩解的?!标懥终f。
本文轉載自人民健康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